哪些是中国近年来发展最为激动人心的行业?毫无疑问,光伏是一个!2005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量只有5MW,仅为全球当年新增装机量1.4GW的0.36%;2015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量15GW,同比增长41.5%,占全球新增装机量53GW的28.3%,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第一位。
以本国强大市场为驱动力,利用价格优势和高品质产品,中国企业致力于在全球扩大关键市场的影响力。Jeffrey Osborne分析称,在不懈努力下,First Solar公司终于杀出一条血路。
中国的企业在多晶硅的制造成本和技术创新方面遇到了瓶颈,美国Cowen&Co的分析师Jeffrey Osborne在接受访谈时说,现在看来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而且用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公司首席技术官Raffi Garabedian说道。为抢夺市场,中美光伏企业未来打响的将是技术战。他认为应用该项技术的最高效率在理论上可达30%,而在今年,技术团队在实验室中做到了22.1%,后续通过不断改进最终将用于工厂的实际生产中。应用单晶硅技术的最高效率在理论上可达29%,但因为成本的问题,并没有在太阳能电池的制造上广泛推广。
Osborne说,现在他们正在由生产制造型企业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变。美光伏企业艰难中求生存在同华尔街分析师们的交流中,对于此次战略调整对公司在2017年营收情况的影响,Jim Hughes并没有给出确切而乐观的看法。光伏电站是安装在用电人屋顶上的,在用电人控制范围内,通常电站设备被破坏或故障,用电人能比投资人更快发现并及时反馈给投资人。
(4)用电电价及电价折扣:用电类型不同其电价也不同。所以在运营维护过程中需要注意与用电人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也是电站长期稳定运营的重要保障。一、直接影响电站收益的因素电站收益=企业电费+上网电费+度电补贴收入其中,企业电费=发电量自发自用比例企业电价上网电费=发电量余电上网比例上网电价度电补贴收入=发电量度电补贴由上述公式,电站发电量及电价水平(度电补贴为全国统一,企业电价及上网电价则因地域不同而差别,此处均称电价水平)和自发自用比例是影响电站收益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一般遭受上述不可抗力、意外事故等非人力控制因素破坏的,电站所依附的屋顶也会遭受致命损害,通常这种情况的发生并非用电人过错,且用电人自身也遭受极大损失,此时要求用电人承担责任也不实际,因此购买电站财产保险十分重要。
但实际施工建设中,经常会出现工期过长的问题。以下将对电站投资的最重要几个风险点进行分析。
8、发电低于预期新建筑物遮挡阳光、系统转换效率降低、组件损坏以及太阳辐照降低等均会导致电站发电量低于预期值。5、企业拖欠电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收取电费首先需确定电表计量装置起始时间和起始读数,但因计取电费直接关系EMC合同双方利益,在实操中,投资者较难就计取电费的起始时间和起始读数与用电人达成一致。(二)解决措施从对上述风险因素的诱因及其解决方法的分析来看,防控上述风险主要有三个步骤。但光伏电站投资也具有前期投资成本大、回收期较长的特点,这一点也极大限制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评估运营维护工作,主要需防止第三人破坏发电设备,同时出现故障后要及时修复。一般要求项目内部收益率不低于9%。另外,组件的转换效率也是影响电站发电量的重要因素,单晶硅组件转换效率高于多晶硅组件转换效率,但单晶硅组件成本较高,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仍以多晶硅组件为主。(三)项目运营维护项目的运营维护工作是否做好,直接影响电站的使用寿命和收益情况。
辐照量是评判某个地区是否适合投资光伏电站的重要自然因素,我国一类资源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同等条件下电站发电量远高于三类资源区。同时,与其他关联部门进行对接,对该EMC合同的权利义务进行评述,有特殊要求的需进行协调,以便更明确的履行合同义务、实现合同权利,这也是合同评审会的一个重要目的。
就屋顶类型而言,水泥屋面电站可按最佳角度安装,其发电量稍高于彩钢瓦屋面电站。尤其是分布式屋顶电站,受限于建筑物屋顶情况,对建筑物的结构、承重等具有一定要求,部分不达标的屋顶需通过刷漆、换瓦等方式进行改进,但同时也会相应增加电站建设成本。
为减少不必要的诉累,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管,并在合同中约定EPC方的严格责任。影响发电量的因素除了太阳辐照量和组件转换效率以外,屋顶类型、电站朝向、电站关闭时间等也会对电站发电量产生影响。合同评审会的目的即在于了解该单体项目在技术、工程施工及后期运营上的可行性、该项目的投资回报、法律风险控制的合法合理性等。合同谈判中企业的几个重要关注点分别是,合同期间、电价折扣、屋顶维修责任、电能质量问题、电站搬迁事项及其他违约责任,如企业破产等企业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的情况,等。一般买卖合同标的物损毁等风险在交付时转移,质量问题除外。三、常见投资风险在上文我们已经对整个项目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包括技术评估、财务评估及法律评审等,但这些都是在理想状态下对电站的常态事项进行的评估。
6、电站设施被破坏电站设施被破坏的原因很多(此处主要讨论在项目运营阶段的电站设施被破坏,至于项目建设阶段的破坏在前文设备质量问题和工程质量问题处已进行讨论),如不可抗力、意外事故、人为破坏等,其损失可大可小,小则需维修发电设备,大则电站损毁。但通常情况下,在EMC合同中投资者仍是处于劣势低位,用电人一般不会接受最低用电量。
所以投资者必须在项目实施前精确评估单体项目的自发自用比例,将该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因此,在项目开工前,首先需做好项目技术勘察,就维修事项提前与屋顶权属人达成一致意见,其次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
为了实现电站利益最大化,电站的投资评估必须严而待之。2、电价水平目前大多省市的一般工业及大工业用电执行峰平谷电价以及峰平谷发电时段比例,而上网电价则按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计算。
合同谈判即就双方的权利义务及风险承担进行协商洽谈。(5)单位建设成本:除电站主要设备和工程费用外,不同企业的个体需求也会增加电站的建设成本,并最终影响收益率。归纳而言,单体项目需进行以下阶段的评估和控制:(一)前期评估1、初步开发:针对单体项目需根据企业的行业条件、屋顶条件、企业用电情况、企业经营状况、信用度、房屋及土地产权等情况来初步评估该项目是否具有继续开发的必要。在光伏电站竣工前,组件损坏的原因可能是多方的,但该责任具体如何承担则较难处理,如果事后通过谈判和诉讼解决,会严重延误工期导致损失。
光伏电站是一项新型投资方式,在其长达20多年的运营期间,除去不可抗力等会造成电站毁损灭失的风险因素,其长期收益是非常稳定客观的,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二、风险控制流程在评估某个单体项目时,对其每一个阶段和过程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特别是签订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协议之前的项目前期评估,主要是从技术、财务及法律角度评估项目的可行性。
3、工程质量问题在光伏电站建设施工过程中,极易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等问题,如卸货、安装、保管等过程都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组件损坏,除需加强监管外,在EPC合同中也要严格规定施工方的责任。2、技术评估:从屋顶结构及承载、电气结构及负荷等技术方面判断项目的可实施性,同时评估计算该单体项目的装机容量、单位发电量及自发自用比例等基础数据,从而形成初步技术方案,并为财务评估提供依据。
例如,因光伏电站项目是交由第三方进行施工的,在EMC合同中可能对于施工有特殊的要求,若EPC合同主办部门对该特殊要求不知情,在EPC合同中未对对该要求进行处理,则会存在因投资方违反EMC合同而被相对方追究责任的风险。组件质量问题的风险主要在交付后。
光伏电站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电站接收的光照越多,则发电效率越高,因此电站朝向、倾角等设计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因此每个单体项目,需技术部门和商务部门等综合评定该项目的单位建设成本。在此可约定(仅供讨论),在组件交付前所有风险由组件供应商承担,交付后由EPC方承担,在发生风险事项后EPC方无论原因必须先行赔付或以其他损失最小化方式承担责任,如事后经鉴定全部或部分属于组件供应商原因导致的,EPC方可再向供应商追偿。)4、电站建设期延长在光伏电站投资建设中,电站建设期的长短关系投资到资本化问题和投资回收期问题,电站建设期越短,就能越早获得电站收益和资本回报。
因此,关于组件质量问题的风险承担,投资方可与EPC方和组件供应商共同协商确定一个时间节点作为风险转移时间点。签订EMC合同的目的是为投资者建设光伏电站并售电给企业使用,围绕这一目的延伸出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及风险分配。
3、自发自用比例自发自用比例与企业年用电量、年发电量、每天工作时间、年假期天数、休息时厂房设备是否负荷等因素相关,自发自用比例越高(即企业使用光伏电力的用电量越高),电站收益越高。具体分析请参见本人另一论题《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中用电人与产权人不一致的情形与处理方法》。
但光伏发电行业在国内仍属于新兴行业,各方都处于探索阶段,未来还充满许多不确定因素。10、建筑物搬迁用电人生产发展等需要以及国家征收征用等均可能出现建筑物搬迁的需要,因此投资者需了解用电单位的发展规划,评估合同期内其搬迁的可能性,并在EMC合同中约定发生建筑物搬迁事宜的,光伏电站随建筑物搬迁或由用电人提供同等条件的新建筑屋顶给投资者。